.
人文乡村 | 穿行在谢晋的“片场”
普通用户 0 浙江省
发布:2024-02-28 (08:19:22) 编辑

晨曦划过山村,寒露凝结草尖,静卧在上虞区东北部的晋生村渐渐苏醒。

驱车驶入,宋景河畔一幢青砖黛瓦的江南建筑映入眼帘,这座古朴而典雅的院落隐藏在巷弄之中,屋外上方的横匾上,挂着韩美林书写的“谢晋故居”四个大字。

推开大门,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,每一张照片、每一件实物,都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。

这座古朴的院落,承载着著名导演谢晋一生的记忆与情感,也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学子成长为一代电影大师的历程。

谢晋故居 图源:上虞区委宣传部
谢晋,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领军人物,一个被中国电影史铭记的名字,亦是史上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、大众电影百花奖最多的人。
这位导演的一生,有两个不变的“约会”——与电影的约会,与家乡的约会。
作为上虞“东山之子”,他喝着曹娥江水长大,一生对故乡的情感炽热浓烈。每当提起故乡,他总是满怀深情,他曾说:“情是故乡浓,人是乡邻亲,我的根在上虞。”
谢晋故里 图源:潮新闻
自1990年的春节起,谢晋每年都会回到老家晋生村过年,雷打不动,也从未失约。可以说,故乡是谢晋出发的起点,也见证了他一生的辉煌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。
今天,我们奔向这河,这村庄,为谢晋而来。

 1

 故事从这里开始 

谢晋的先祖东晋名相谢安曾长期隐居于上虞东山,1923年11月,谢晋出生于上虞谢塘镇,在他身上,能看到一种魏晋名士的风度。
而晋生村也正是为纪念谢晋而得名。
正因为出身于书香门第,长期在文化熏陶下,谢晋从小就对读书看戏充满了热爱。八岁那年,他随父母一同迁往上海。
在上海,他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戏剧和文学作品,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,都让他常常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,也更加坚定了走上影视道路的决心。
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,谢晋依然不屈不挠地追求知识,为了继续学业,他辗转多地,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、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、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等学府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,这为他日后在电影界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
1950年毕业后,谢晋进入长江影业公司,后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。
1953年,谢晋独立执导了第一部电影《蓝桥会》,也是凭借这部影片,正式晋升为导演。
后来,从《女篮五号》到《红色娘子军》再到《舞台姐妹》,从《天云山传奇》到《牧马人》再到《芙蓉镇》,从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到《清凉寺钟声》再到《鸦片战争》,一部部在中国电影史上留名的经典作品登上荧幕。
电影《女篮五号》海报 图源:豆瓣
有人说,如果把谢晋的电影串联起来,几乎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。
在他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,用36部电影见证了从新中国成立到世纪之交的变迁历程。
谢晋曾说:“任何国家、任何时代,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。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,并被全世界接受,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。”
就是这样一位顽强、豁达又真性情的人,他从晋生村走出,又终老于故乡,他经常说,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,也不论在哪里,做多大的官,出多大的名,别的东西可以淡漠、忘记,唯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淡漠、忘记,那就是家乡。”
而他也是这样做的,一生牵挂家乡,竭尽所能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呐喊助威。
“上虞的儿子”展区 图源:上虞区委宣传部
月是故乡明。
他对电影爱得深沉,同样,他对故乡也是深深眷恋,人们总能在电影中看到他“情不自禁”对家乡的表达。
生于斯,铭于斯。如今斯人已去,但晋生村的星光永在。

 2

 穿行于“片场”之中 

谢晋的家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让文化印记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,以谢晋影视作为乡村文旅的大IP,将谢晋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视为宝贵财富,这是近年来晋生村正在研究的课题。

方向既定,落笔有神。

2021年下半年,为了擦亮“谢晋故里”这张金名片,谢塘镇启动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谢晋故里乡村景区项目建设。
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一座老粮仓的“变身”。
在过去的岁月里,这里见证着农民们在秋收的辛勤。而今,已经摇身成为腔调十足的“谢晋故里·晋生星片场”。
谢晋故里·晋生星片场 图源:潮新闻
这座以谢晋作品为核心的电影主题园区,拥有超过2200平方米展陈面积,8个功能各不相同的电影主题公共空间和近7000件展品,串起谢晋导演丰富的艺术人生与故乡的风土人情,链接周边的谢晋故居、谢晋老宅等节点,穿点成线、连片成景。
“谢晋电影艺术馆”里展示着谢晋的电影人生,一条实景铁轨带领人们驶入大导“造梦”的片场,园外145米长的文化墙上画着一幅幅谢晋电影作品的海报……
走进晋生村的“谢晋故里·晋生星片场”,我们得以再次靠近谢晋,看到了他为电影事业执着并为之奋斗一生的身影。
“谢晋片场”一景  图源:上虞日报
近年来,晋生村坚持“谢晋故里”IP孵化,整合村域特有资源,开展乡村IP价值输出,开启名人故里乡村蝶变之路,把“谢晋故里”这一文化基因深植于文旅业态,努力开创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共富新路子。
有意思的是,晋生村在文化的演绎上,也没有遵循传统的灌输式教育,反而着重于年轻化、时尚化、个性化的表达,融入与众不同的玩法。
有的是开发影视主题产品,推出“谢晋故里邀您入戏”系列产品,为年轻人设计沉浸式剧本体验。
有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电影场景换装体验,针对中小学生开发“我做导演拍电影”等研学课程,春秋季推出星空露营活动,动态更新文旅产品,持续扩大在长三角的影响力和影视圈知名度。
电影研学堂 图源:上虞区委宣传部
影视特色景区建成后,奔着谢晋的名气,影视剧组也慕名而来,晋生村开始着力培育影视产业,村里利用星片场核心区以及周边旧厂房等原有建筑,活化利用打造影视拍摄、影视制作、影视会展等空间,主动向周边影视基地推广,吸引影视剧组进驻拍摄,短视频团队、网红达人、直播客等进驻创作,发挥明星效应带动景区人气,促成电影的实景化创意旅游模式,并带入文化影视公司进驻。
经过近四年的努力,晋生村成功塑造了“谢晋故里”IP并进行产业开发,培育了特色农文旅产品系列,探索出了文化赋能乡村、数字助力产业、多业共融发展的模式,激发了乡村活力,成为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。

 3

 再次从乡村出发 

晋生村这盘“大棋”还远没下完。立足“农”的优势,涵养“文”的内涵,打造“旅”的特色,培育出了晋生的独特气质。今天的晋生村焕发勃勃生机。
“公共服务”唤醒“幸福乡村”。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,晋生村着眼村民“美好生活需要”,提升配套设施,打造公共服务精细化矩阵。
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。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优化,还重点打造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,建设如晋生书屋等公共配套设施,形成一个快捷便利、功能齐全、辐射全村的公共服务矩阵,实现了反哺造血的良性循环。
晋生书屋 图源:绍兴日报
晋生书屋的设计以谢晋电影为主体,将谢晋祖父送给其的10周岁生日礼物——小学生文库书柜为精神符号及镇店之宝,打造乡村共享书屋,全天候开放,游客可以阅读谢晋电影书籍,进行文化电子节目点单,参加阅读会等。
同时,书屋兼具乡贤会客厅、侨助共富工坊、乡村直播间等功能。
“文旅资源”盘活“乡村财源”。如今,晋生村已经打响了“谢晋故里”特色乡村品牌,移步换景,从谢晋故居到影视主题园区,从醉美梨园到甜美橘园,从鱼菜共生到水乡漫街……皆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模样,开辟了乡村共富建设新途径。
翠冠梨作为晋生村特色农产品,借助名人文化,发动农户对全村梨产业进行改造升级,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成500亩“数字梨园”;将影视文化融入梨园节点,注册“虞生优梨”公共品牌,通过发挥名人效应讲梨的文化故事,将梨的收购价格提升到每斤4元。
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,还积极探索“农业+文化+旅游+商业”的多业融合发展新模式,打响乡村特色品牌。
“虞生优梨” 图源:潮新闻
“软文化”激活“硬产业”。从2019年起,晋生村坚持“谢晋故里”IP孵化,整合村域特有资源,不断开拓特色业态和延伸产业。
与此同时,开展谢晋诞辰百年纪念系列活动;建设容纳更多游客的乡村影院、梨园骑行道等旅游配套项目;推出“电影艺术学习、非遗文化传承”“品农事生活、享采摘乐趣”多条研学游路线等等。
通过深入挖掘晋生村的IP品牌优势,产业驱动乡村活力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乡村共同发展。
晋生村还打出“晋生出品”品牌词,设计推出卡通形象“星仔”,线上线下共同推出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,让乡村IP实现多元价值输出。
星仔文创 图源:上虞区委宣传部
光影穿透年华,精神超越时光。
在故乡的长河中,谢晋曾播下了无数希望的种子,日夜耕耘,而今早已硕果累累、繁花似锦。
徜徉在晋生村的芳草地,只叹:谢晋,永不谢幕。
声明:若转载稿件请注明来源。

— 请您点击下方二维码,关注浙江文化产业 —

人文乡村 | 穿行在谢晋的“片场”

浙江文化产业

投稿邮箱|zjwhcycjh@126.com



来源微信公众号:浙江文化产业


网址(阅读原文)
本文系作者:翩翩蝴蝶 授权发表,一寸土(Yicuntu)云端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本文内容纯属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一寸土(Yicuntu)云端平台立场。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,请点击【举报】进行投诉。
相关帖子
关闭
关闭
账号登录